今日新闻
中疾控发文详解基孔肯雅热 蚊虫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
2025-07-29 23:08  浏览:199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。临床表现包括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。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,但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对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。

中疾控发文详解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。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至10天后再叮咬人时,可使被叮咬者感染。“人→蚊→人” 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。患者在发病后第一周内,病毒血症水平高,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较高。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咳嗽、打喷嚏传播。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,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。孕妇感染后,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,临近分娩时也可能发生新生儿感染。

中疾控发文详解基孔肯雅热 蚊虫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

截至2024年12月,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,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、亚洲和非洲。2025年1月至6月,已有14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约22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和80例死亡病例。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,曾在广东和云南等地引发本地疫情,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。2025年7月,广东佛山发生了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。目前,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,公众需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等措施。